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首页 > 资讯正文

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发布日期:2024-04-09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以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为契机,始终紧紧扭住改革创新这一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变量,持续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学范式变革,持续深化思政课建设规律认识,奋力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

持续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汇聚各类育人元素,打造多元融合的优质课程资源体系,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蓄能之道”。既要重视国家统编教材的规范性使用、又要重视优质特色内容的多样性充实,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有全球气度,既要有历史视野、又要有时代关照,努力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坚持政治导向,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加大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坚持问题导向,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维度,聚焦学生的现实关注点、思想疑惑点、理论诉求点、内心兴趣点布局教学内容,加大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针对性、精准性资源供给,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坚持价值导向,从科学把握“两个结合”深刻内涵的角度,从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的壮阔历程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演进中汲取深厚滋养,扎根中国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支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丰富案例素材,加大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资源供给。

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学范式变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求异达变,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赋能之策”。立足新时代新使命,要融合线上与线下、兼顾理论与实践、统筹校内与校外、协调教师与学生,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华丽蝶变。坚持数字化转型,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推动构建思政课教学新生态,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搭建互联互通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云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分析掌握学情并推送优质思政内容和产品,依托VR、A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打造数字思政新场域,让学生体验虚实结合的沉浸式课堂。坚持协同式共建,打破小院围墙、调动全域力量,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激活社会“大课堂”、齐集育人“大能量”,打造接地气、冒热气的情景式课堂,让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坚持双向性奔赴,在教学中“依靠讲授”而又“超越讲授”,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磨课、说课、评课,“共同性关怀”和“分众化对症”同时发力,在交互式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情共鸣,在教师实力“出圈”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硬核“出道”,让师生在双向奔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持续深化思政课建设规律认识。科学把握思政课建设规律,建立健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铸能之举”。面向新时代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思政课提质增效保驾引航。在加强党的领导上下功夫,把党的领导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全环节,党委要从政治站位、全局视角、长远眼光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注重顶层设计,展示党委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把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作为构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形成师资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校家社合作联动的长效机制。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宣传创新做法,选树品牌项目,表彰优秀典型,形成美美与共、其乐融融的思政育人“同心圆”,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下一篇: 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广州南方学院 | 中山大学国际学院 |